Tuesday, September 15, 2009

记得童年时。。。

这几天正在追读着作者Khaled Hosseini,The Kite Runner,讲述着主人翁Amir以及其好友Hassan的故事,故事背景为喧嚣的阿富汗。读着作者在书中描写着Hassan这风筝好手追风筝的情节,想起所读过杜忠全的《老槟城、老生活》,也想起了童年时代的游戏。。。

从小就在乔治市这小城市里渡过,并没经历过乡村生活,所玩都是城市里孩童玩的游戏。不过,小朋友们玩的应该也与乡间的游戏无异吧。在七十年代的乔治市,电视机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还是一种奢侈品。那时整条街里只有对面家有电视机,而且是那种黑白电视,电视箱前还有一扇褐色门。那时的孩童都少与电视为伍。至于玩具方面,依稀记得都是从大姐哥哥们继承下来的,或者是与他们一起玩的纸船、纸飞机、风筝,陀螺,玻璃弹珠等,都未曾有过洋娃娃、木马之类的玩具。奇怪的是,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好像都未曾吵着爸爸妈妈买玩具。那时,都会与哥哥们四处跑从街头钻到巷尾,与一大群的小小朋友们玩游戏,还有那些打机铺(记得妈称这些机铺为“Bola桶”)。。。

放风筝。
第一种游戏当然要从放风筝(Pang Ao)说起。。小时后,蹲在一旁看哥哥用一些竹条、尼龙线扎框,然后再糊上薄薄的纸、有时会跟哥哥争着绘上色彩。还有,一些大哥哥们还会加料将玻璃磨成粉末,然后糊在风筝线上。没记错的话,放风筝时有季节性的,应该是每逢年尾放长假时吧。当时交通工具多为脚踏车、三轮车(人力车),街道上车辆不多。每逢风筝季节,大朋友、小朋友都为风筝疯狂的满街跑。大家争相的将色彩缤纷的大大小小风筝升上天空。偶尔一些被割断的风筝,在空中打转然后随风往下飘,引起了地上的大小朋友们随着飘落的风筝骚动呼喊(Pi Liao.. Pi Liao),这时这些追筝族就往着风筝坠落的方向追逐。



打陀螺。
那时,还不懂得槟城福建话称为“Phah Kan Lok” 的玩意儿就是打陀螺,在上学读书后才晓得称它为陀螺或Gasing(马来文)。曾经看过一位大哥哥向木匠邻居要了一块木头,把它磨成鸡蛋形,用一支大铁钉穿过木头中间露出脚;然后将一条细绳子(称为Kan Lok 绳)穿过一个汽水瓶盖(当时的汽水是玻璃瓶装的,瓶口盖上铝盖)。绳子环着钉子木头往地上抛,让陀螺在地上转。小朋友们围着玩陀螺,有些朝着别的打,要将别人的陀螺击成两半为成就。



抓石子
这是女生的游戏,是上在学后才学会的。小朋友们都称它为Bah Buah或Chit Liap Buah(七粒石子的福建话发音)。在休息节时,都会围坐在课室后面玩这游戏。游戏材料很简单,就是一般的小石,一共七颗。先将石子撒在地上,然后捡起其中一颗往空中扔,同时要捡起地上的石子,再接回空中那颗。有些功力深厚的女生,只扔一次就把地上的六粒石子捡起,成功接回空中石子。




跳格子
没记错的话,当时应该是称它为“Chek Chek Chom”吧,不过,已经忘了这游戏规则。只记得,小时候很喜欢与朋友们在屋后的空地上用粉笔或木炭在地上画格子。记忆中的格格是简单的八格子。不过,在互动百科又找到了不同的画法。




橡皮筋跳绳
把橡皮筋(胶圈)串成跳绳。它的玩法应该是有,点、勾、挑、跨、碰、压、踢、踩、摆、顶着那大概三米长的橡皮筋跳绳。当时这是其中一项热门的游戏之一呢!


还有一种简单的游戏,不过已忘了游戏名称;材料是沙爹串的木条。尾端涂上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分数。玩法是把木条握在手中,然后手放开让它们撒在桌子上,再把交叠的木条一根根的挑起。过程中如移动到其他木条就算犯规了。

当然不会忘了最简单的游戏如剪刀石头布、捉迷藏、老鹰捉小鸡等等。

日期:16072009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