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October 16, 2009

姨媽、姑姐、叔叔、伯伯都變成了安迪、安柯?

那天與朋友喝茶閒聊談下談下就聊到咱們华人親戚長輩的輩份稱呼。惠友説她早就廿多歲時被姨甥孫(外甥女的兒子)兜頭兜臉的叫她姨婆,還説在家族裏她可是比那些較年長的侄儿外甥還有分量呢!

那天的胡扯中,就彂現到华人的輩份稱呼較爲復雜。不同的輩份稱呼就有祖父祖母、爺爺奶奶、或阿公阿嫲;父系的有伯父、伯母、叔叔、婶婶、姑媽、姑姐;母系的有舅舅、舅母、阿姨、妯娌等等;還有姻親上的一大堆稱呼。並且不同籍貫的輩份稱呼,彂音上還是有一些分别的。草禾刀是福建人,對于福建人閩南語略懂,就如福建人稱伯母為阿姆(ah mg)、婶婶為阿婶(ah chim)、舅母為阿妗(ah kim) 、妯娌為同姒(dang sai)。不過,廣東、客家、海南等等語言,猜想應該只是彂音上的分别吧?

洋人相對的就比較簡單了,除了祖父母、父母外;其他的一律稱爲安柯、安迪。馬來同胞也不會很復雜,對祖父母、父母就稱爲atuk, nenek,bapa 及ibu,那些伯伯、叔叔、舅舅都稱為bapa saudara 或pakcik;婶婶、姑媽、姑姐、舅母、阿姨都可稱爲mak saudara或makcik。当然馬來人也有排行大小的不同稱呼,排行較大的男長輩的就稱為pak long,相反的就是 pak busu或pak bongsu。排行較大的女性長輩叫mak long 、排行中間的是mak ngah 、而排行最小的則是mak busu或bongsu 。草禾刀不懂淡米爾文,不暁得我國的印裔同胞的稱呼語言是不是也像华人般復雜?

寫到這,草禾刀就想起了一件烏龍事。有次,草禾刀招待一對夫婦。當時第一句的招呼就已經中招了。那時草禾刀開口就稱呼两夫婦爲“阿叔、阿嫂”;哪一句話還没説完;就被那阿叔給嚴厲的纠正了(還好不是狗血淋頭的那種)。阿叔説草禾刀這様胡亂稱呼,他們豈不是亂倫了。。哈哈!Sorry 啦,paiseh 啦,阿叔,草禾刀搞亂了。。。

草禾刀最近彂現到有些朋友的孩子都以西式的安柯、安迪來稱呼自己的親戚長輩。就算小朋友們用华語溝通,語言當中也參雜了安柯、安迪的。也許是現今孩子們都少以籍貫方言作溝通,這华人特有的傳統稱呼方式都漸漸被淡忘了。草禾刀有機會真想問問他們是不是嫌傳統稱呼方式麻煩復雜?傳統溝通方式對他們來講是不是太難、太混亂了?將來是否會“與時並進”的把傳統特色給摒棄了呢?

3 comments:

Penagagirl said...

我投降,真的搞不清!
你好,进来坐坐!假期快乐!

草禾刀, blee said...

哈哈,take it easy!!

草禾刀, blee said...
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.